甲的时间都用在了通过成功的路途上,而乙的时间则用在了更多的情绪消化上。试问甲乙两人谁成功的可能性更高呢?

2007年5月3日星期四

以個人策略規劃取代生涯規劃【转载】

以個人策略規劃取代生涯規劃

這是個「追求穩定,反而不穩定」的年代,過去父母、師長教導下一代,要努力讀書,畢業參加考試,擔 任 老師、公務人員、銀行員,一生捧著鐵飯碗,過著穩定生活,他們相信穩定才能生存,穩定才有發展。曾幾何時,師範畢業生成為流浪教師,公務員55歲退休坐領 18%優惠利率的時代早已過去,退休基金年年虧損,65歲是否能安穩退休,政府迄今沒法給個肯定答案;過去被視為金飯碗的銀行員,金改合併浪潮下,資深的 銀行經理被裁員解聘,許多頂著「理專」頭銜銀行新鮮人,實際不過是個業務推銷員。穩定的定義徹底被顛覆了,追求穩定反而帶來不穩定。

這是 個「國家保護不了你」的時代,WTO部長級會議在香港召開,場外以韓國農民為首的各國抗議團體,為抗議WTO造成貧富差距擴大、農民生計不保,採取激烈衝 突以示抗議,但是場內各國代表依舊達成進一步開放市場、降低關稅的決議,在全球化浪潮下,國家的圍牆紛紛倒下,關稅、貿易保護等國家武器紛紛被繳械,全球 各地企業與個人隨時可以穿越國境,加入市場、職場的競爭,國家會保護你的神話徹底破滅。

這是個「快速變遷」的社會,全球化加上網路經濟, 產生「蝴蝶效益」與「加速度革命」,全球任何一個重大變遷,都將影響每個人的工作與生活,而且變遷速度愈來愈快,不想快樂迎向改變,不能增加彈性與速度的 國家、企業與個人,都將加速度地向下沉淪。不管你喜歡或不喜歡,這就是新時代的遊戲規則,當然你也有權去抗議,但是在抗議的當時,世界不會因為你的抗議, 放緩它變化的腳步。

以上三段描述,不是未來學的推論,而是活生生的社會現狀,問題重點不是爭論這個現象應不應該,而是個人要如何因應。記 得在1990年左右,生涯規劃(Career Planning)的理論被引進台灣,迄今發展已超過15年,許多大專院校也設立生涯輔導的專職機構,但是社會調查發現,約有65%的成年人不清楚自己的 生涯目標與人生目的,更有高達7成以上的上班族擔心失業,這些現象顯示生涯規劃的理論有缺陷,也缺乏具體應用成效。

生涯規劃是二十世紀的 產物,當時仍是相對穩定的時代,它的假定是趨勢不難預測,個人可以掌控外在環境變數,只要做好職涯計畫與準備,就能達到個人穩定發展的目標。但是進入21 世紀,環境快速變遷,全球競爭激烈,「以追求穩定」為基本假設的生涯規劃技術,出現計畫趕不上變化的窘境。

忽略外環境動態變化與缺乏競爭 策略觀點,是傳統生涯規劃理論的最大缺失,有鑑於此,美國成功學大師伯恩崔西(Brian Tracy)提出「個人策略規劃」(Personal Strategic Planning,簡稱P.S.P)理論,他認為在快速變遷時代,個人要生存求發展,必須效法企業的作法,定期做好未來五年的個人策略規劃,從個人的策略 分析著手,進行外環境掃描與自身天賦特長分析,依據策略分析的結果,提出個人生涯願景,轉化成未來五年具體的人生目標,擬定個人策略地圖,規劃行動方案並採取行動,以培養個人競爭優勢,才能在快速多變而競爭激烈的環境下,脫穎而出。

個 人策略規劃可應用策略分析的三大工具,第一是SWOT分析:看內部也要看外部,內部要審視自己的優勢與劣勢,聚焦於發展優勢,避開劣勢,外部要審度大環 境,掌握機會,小心風險。第二是BCG矩陣分析:看現在也要看未來,採取長期觀點思考未來,以真實觀點評估現在,兼顧短期與長期的利益,找出從現狀通往理 想未來的策略地圖。第三是安索夫策略分析:看產品也要看市場,從自己的核心能力出發,開發商品與服務,同時要配合市場需要,設法滿足消費者需求。

伯 恩崔西強調: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無論誰付你薪水,你必須把自己看成是「一人公司」的「一人總裁」,學習CEO的策略思考,像經營企業一般地經營自己,當 企業面臨競爭激烈而多變的商場環境,企業要生存發展,必先做好商業策略規劃,以提高成功機率,同樣道理,個人面對激烈的職場競爭,更要做好個人策略規劃, 才有成功的機會。

全球化衝擊下,希冀靠國家保護的企業已無生存機會,企圖靠組織保護的個人,生機同樣渺茫。如同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費德 曼(Thomas L. Friedman),在「世界是平的:二十一世紀簡史」這本暢銷書中指出:當世界每個角落的每個人,都可能是搶走你工作的人時,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 變成無可取代的「不倒翁」。想成為「不倒翁」,先修練「個人策略規劃」。
Regards
Yuppie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