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的时间都用在了通过成功的路途上,而乙的时间则用在了更多的情绪消化上。试问甲乙两人谁成功的可能性更高呢?

2007年3月28日星期三

CSR 企業21世紀的新競爭力[转载]

CSR 企業21世紀的新競爭力
大企業,大責任 不是做善事,而是發揮影響力 社會責任帶動創新成長
天下雜誌 2007,3,14 第367期  作者:吳韻儀

CSR 企業21世紀的新競爭力全球企業紛紛熱情擁抱CSR,管理大師波特強調,將社會責任與經營策略結合,將是企業未來新競爭力的來源。
無論是公司治理、企業承諾、社會參與或環境保護,台灣沒有條件自外於全球的趨勢,而必須加快腳步趕上。
現在是企業領軍的時代。
在全球百大經濟體中,五十一個是企業。
全球工作人口中,九○%是為私人企業工作。
在各種世界領袖級會議中,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茲等企業家的身影,已經與英國首相布萊爾、德國總理梅克爾一樣熟悉。他與妻子梅琳達成立的基金會已經捐出超過一百三十億美元,尤其致力於防治愛滋與落後國家兒童接種疫苗。
去年亞太經合會APEC領袖級會議,請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代表台灣出席。
「他一看到我,就跟別人介紹這是德州來的,」張忠謀談起他與布希互動自然愉快,像老朋友一樣,眼睛也笑開了。
很顯然,今天企業在社會上的角色,已經不只是經濟的引擎,而是願意參與、發揮影響的企業公民。
很難想像,台灣已經有一千所學校、八十五萬小孩,都上過麥當勞專為台灣設計的「洗手課」;從小學到中學,花旗銀行每年為未來主人翁開八十堂財富教育。這些小到家庭可能都忽略了、變化快到政府都不及處理的項目,企業都可以提供專業,補上漏洞。
還有政府違反社會期望的,企業也帶頭反制,扮演正義之師。
美國布希政府不簽署抑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京都議定書」,反對最積極的,是由美國企業發起的「美國氣候行動伙伴」。包括杜邦、奇異等與環境高度相關的企業,現在提出兼具經濟與環境的政策建言,敦促美國政府在全球議題上,繼續扮演領導性角色。
台灣半導體與光電這兩兆產業,也開始溫室氣體減量,雖然台灣還沒有產業減量政策,他們主動承諾到二○一○年底,減少二四○○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大企業,大責任
現在企業征戰全球,視野、格局不輸政府。「我們持續在全球擴張,」全球第二大企業沃爾瑪總裁史考特在《BusinessWeek》說,「環境問題,就是我們的問題。」
話說起來很豪氣,也帶出了企業面對的龐大壓力。
資本主義加上全球化,創造空前的財富,但也對環境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壞與貧富差距。人權與環保團體開始反撲。
全球最富有的一%的人,掌握世界四○%的財富。無節制的生產、消費,在今年初,使地球毀滅時鐘又撥快了兩分鐘。
市場經濟下,大企業,大責任。聯合國、綠色和平組織等國際組織與非營利組織聯手,緊盯著企業不能只顧獲利,不負責任。企業不能不改變。
運動用品大廠耐吉(Nike)被貼上血汗工廠的標籤後,破天荒地把全球七百多家供應商全數公布,其中很多是知名台商,帶動產業一起盡社會責任。
電子產品大廠SONY被查出來供應商生產電線含有重金屬,不但全數回收產品,還徹底檢討生產供應鏈。
從全球代工起家的台灣企業,開始跟著世界大廠做企業公民。製鞋大廠寶成開始重視勞工條件、科技龍頭華碩開始綠色採購。
新公民運動開始。企業除了有辦公室、有產品,還要在社會上扮積極角色。
日用品巨人聯合利華把流動醫院開到孟加拉,紓解一萬人只有二十名醫師的窘境;在台灣,微軟協助婦女運用科技小額創業,台積電帶著偏遠地區的小孩到台北來看故宮。除了追求獲利,企業開始踏入社區、參與社會,給弱勢機會,豐富小康的世界。
企業逐漸了解,做為企業公民,不是解道德包袱,不是做善事,而是發揮影響力,提升社會。而且,企業有錢、有人才、有專業,影響力日增,還有官僚體系沒有的執行力,在關鍵的議題上尤其重要。當前迫切的全球暖化議題,就是最好的證明。




不是做善事,而是發揮影響力
全球第二大金融集團匯豐銀行一啟動「碳排放管理計劃」,全球近八十個國家的據點就一起節能;奇異提出「生態想像」行動,投入研發環境科技的經費就增加了十五億美元。
裕隆汽車是台灣的元老級企業集團,四十二年前成立籃球隊,開啟體育風氣,十年前開始要把三義木雕街轉型為台灣未來文化藝術產業聚落。
最近,裕隆總經理陳國榮又多了個頭銜──台灣環境會計協會理事長,不僅在裕隆推行綠色會計,帶協力廠商加入,甚至要結合環境會計協會與車輛公會合作電動車引擎的環境影響研究,希望可以搶先把全球的問題,變成台灣的機會。
陳國榮期望,投入環境的挑戰與機會,「未來甚至可以形成台灣的產業政策、國家願景。」
台灣據點最密集的統一超商也開始行動,與工研院合作節能計劃,四千多家7-ELEVEN的燈管、冰箱更換為節能型,一年就減少上萬度用電量,相當於六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這只是起步而已。就像完成年度目標一樣,總經理徐重仁馬上丟出節能新任務。
企業經營與企業公民看來是兩個角色,蘊含的卻同樣是企業創新的精神。而且是相輔相成的雙贏。




社會責任帶動創新成長
全球各地的企業公民正在領先改寫企業的創新策略與競爭優勢。
企業公民的角色,拉高了企業的形象,另一方面,因為參與,讓企業的觸角與社會的需求愈結愈深,領先發現辦公室、實驗室沒有的創新能量。
「未來,社會責任就是企業經營,」聯合利華執行長塞思科認為,社會責任也與創新、成長有關,只是過去CEO總把企業對社會與環境的影響放在道德責任的架構下思考,沒有思考社會責任可能帶來的新成長機會。
「社會責任就是企業核心事業策略的一部份,」管理大師波特在《天下雜誌》的專訪中也強調,將社會責任與經營策略結合,將是企業未來新競爭力的來源。
企業公民蔚為風潮,也開啟了「責任投資」熱。落實治理、服務顧客、重視環境影響,都是降低風險的指標。華爾街的投資也開始流向企業公民。
在美國,現在每十塊美元的投資中,就有一塊美元是流向符合社會責任的企業公民。
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等成立專門研究團隊,美國道瓊集團與英國《金融時報》也分別發展出社會責任指數。大家評量的面向,可以歸納為公司治理、企業對員工的承諾、社會參與、環境保護四個面向。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與高盛投資銀行前執行長共同成立「世代投資管理公司」(Generation Investment Management)要結合社會責任與投資的研究。
「透明、創新、培育與激勵員工、投資社區、有效運用能源,」高爾指出,「整合起來就是企業持續創造價值的能力。」這也是企業公民四大面向很好的說明。
公司治理,強調運作透明,才能對員工與股東負責;企業承諾,強調創新與培育員工,不斷提升員工的價值與提供消費者有益的服務;社區參與,就是以人力、物力、知識、技能投入社區;環境保護,強調有目標、有方法地使用與節約能源,減少污染。
台灣企業站在什麼位置?
當世界已轉向,對企業的評價方式已有新的標準時,台灣的企業今天是站在甚麼樣的位置?
這是有壓力的問題,因為鄰近的競爭者、合作伙伴,已經起跑。
新加坡政府成立「企業社會責任三邊行動」,中國大陸監督三千八百家紡織公司的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發起企業社會責任計劃。
中國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更警告將懲處忽視社會責任的企業,「資本無道德,財富非倫理,為富可以不仁的行為,不僅國際社會難以接受,中國社會也已經不能容忍。」
大陸努力的背後,也有台商的影子。今年過年,德勤永華會計師事務所北京分所合夥人顏漏有從北京回到台灣,指出中國大陸最近積極推行企業社會責任,他不但上電視分享國際組織的經驗,還與奧美的莊淑芬一起加入NPP(Not for Profit Partner),這是個協助企業如何更有效參與公益的非營利組織。主要負責人是前行政院長陳履安的兒子陳宇廷,他辭去了麥肯錫的顧問工作,全力投入。
企業社會責任這最新的世界趨勢,對大多數的台灣企業而言卻仍然顯得陌生。
看台灣社會,一位科技大老不客氣地說,如果真的用公司治理的標準來評價台灣企業,「九五%都會out(出局)。」主要因為家族、集團交叉持股,不透明的問題很嚴重。也就是將社會的財富置於風險之中,近年層出不窮的財團弊端可見一斑。如果國家信用平等低,企業國際募資都會有問題。
但依賴全球貿易生存的台灣,沒有條件自外於全球的趨勢,而必須加快腳步趕上,無論是公司治理、企業承諾、社會參與或環境保護。
台灣是全球代工的重要鏈節,銷售的市場、合作的伙伴都在海外。達不到環境責任要求,產品就進不了世界市場,甚至錯失與先進伙伴合作的機會。在台灣開環境會計先河的永光化學,就是為了與歐洲大廠合作,逼著自己進步。這樣的企業正默默地在增加。
「台灣企業在全球佈局受重視,但是在台灣的社會不是如此,」前行政院長蕭萬長感嘆,「原因是沒有形成一股社會力量,表揚好的企業。」
《天下雜誌》決定在此時舉辦「天下企業公民獎」,開始匯聚提升的力量。
也出任此次「天下企業公民獎」評審團團長的蕭萬長相信,如果這股力量形成,台灣企業除了在經濟上,還將在社會、文化、政治上都發揮影響。企業領導人,也將成為社會領導人。
本期《天下》特別將燈光照在那些領先跨出大步的台灣企業公民身上,也期待他們前進的步伐,帶動台灣跟上世界的腳步。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天下雜誌 2007,3,14 第367期,版權為天下雜誌所有,未經天下雜誌同意,請勿擅自使用。

没有评论: